幼犬靠什么判断食物?
对于狗狗来说,辨别食物好不好吃最主要的感知来源于味觉和嗅觉。 狗的味蕾只有人类的几十分之一大小,而且没有味觉细胞分化成酸味、苦味等味道的感受器。狗并不能像人一样区分味道。 所以狗主要依靠的是嗅觉来判断食物的味道好坏。 虽然犬科动物都是尖嘴动物,但除了食肉目中的鼬科(臭鼬、獾)和鼠科(耗子、田鼠),其他食肉目成员上颚的门齿都退化了,无法像人类一样直接啃咬东西。它们需要先挑出食物里的骨头、鱼刺以及大块的肉,再开始咀嚼。为了适应这种“先取后嚼”的进食方式,它们的舌头上布满了粗糙的突起,类似锉刀或者刷子的舌头,能很轻易地刮掉骨头上的肉,然后细细品尝。
尽管大多数狗狗的味觉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,但是嗅觉却越来越灵敏。 在挑选食物的时候,狗狗首先会通过嗅闻来判定是不是它喜欢的类型,再通过舔舐来确定味道的好坏。如果味道不错的话,狗狗就会吃得津津有味;如果是难吃的食物,狗狗要么一口都不吃,要么浅尝辄止。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或宠物主人来说,可能会想方设法的给宠物喂食,比如把食物泡软捏碎让宠物食用。其实,这样反而可能伤害到狗狗的肠胃健康。
因为人的唾液里含有淀粉酶,可以分解食物中的淀粉。人觉得好啃的食物,其实恰恰是最适合狗的。 如果非要给狗狗喂饭,应该把食物硬塞进去,不要用手指捏着食物逗引它张口接食。也不要因为担心狗粮卡在喉咙里就特意喂给它容易吞咽的食物。这样反而不利于它的消化。
犬类对食物的判断主要是靠闻、舔和啃三个方式。我们一定要确保把幼犬的食物撒在容器底部,尤其是还在通过舔容器来判断食物可不可食用的2~5日龄幼犬,容器中不要有太厚的食物,幼犬会因为舔不到容器底部而拒绝进食。另外在饲喂中一定要防止食物变质,这点非常重要,而防止食物变质的主要方式不是加防腐剂,而是勤喂、勤换。
我们在工作中接触最多的是2~7日龄的幼犬,在这个时间内,幼犬的饲喂以犬用奶糕为主。幼犬的胃非常小,不要认为幼犬需要高能量的食物就多加奶糕粉,因为能量太高幼犬的肠内容物渗透压会很高,肠道会无法吸收水分,出现脱水症状,因此奶糕的配置一定要按照推荐的比例进行冲调。犬的奶糕一般口味比较清淡,幼犬会按照口味要求寻找适合自己品味的食物。所以犬的奶糕中不要加糖,也不要过量添加奶粉,一般建议奶糕和奶粉各50%配比冲调即可。
我们经常接触的幼犬是5~15日龄的,这段时间幼犬逐渐开始学习吃比较粘稠的食物,所以幼犬的食物会逐渐变稠,同时幼犬的食量也逐渐增大。从这个时期开始可以逐渐加量奶粉,但一定要遵循逐渐增量原则,让幼犬逐渐接受,防止幼犬拉稀。
幼犬的饲喂要做到少喂多餐,最好能在24小时内分成8~12次进行饲喂。由于幼犬抵抗力低,食具一定要坚持每次用后清洗消毒,犬场中通常用高锰酸钾进行消毒,但一定要特别注意,消毒后的容器一定要用凉开水涮净后再使用,残存的消毒水对幼犬也是有一定危害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