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正常尿是什么颜色?
正常人的尿液颜色应该是淡淡的黄色,如果颜色很深应该考虑是否有血尿或蛋白尿。 血尿是指尿液中红细胞计数≥5×1012/L(正常情况为<4×1012/L);肉眼血尿指尿色呈暗红或者酱油色、洗肉水样,且肉眼可见血丝或血块。如果仅仅是偶尔1次出现红色尿不必担心,多注意休息,适当多喝水就可以使尿液恢复澄清。反复出现红尿,就要找原因了!
引起血尿的原因很多,比如肾炎、肾结石、肿瘤等都可以导致血尿发生。如果是疾病因素导致的血尿一定要及时治疗原发疾病,防止病情加重。 而如果出现蛋白尿,需要明确是轻度蛋白尿(+)还是重度蛋白尿(+++)。 如果是轻度的蛋白尿(+),不需要特殊处理,注意休息,低蛋白饮食就可以了。但如果是重度的蛋白尿(+++),就建议积极治疗原发病了。而一旦发现了肾小球肾炎、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的症状,一定要尽早就医检查,早发现早治疗。
当然,非疾病的因素也会引起尿液颜色的改变,比如食物、药物的影响。在排除了生理性和病理性原因后,还需要注意一下平时的饮食习惯,是不是吃了含有色素的食物如甜菜、山萘、胡萝卜及紫甘蓝等,这些也可能导致尿液变色。另外,口服药物也会导致尿液变色,比如服用利福平之后,尿液可以呈深红色;服用氨基比林后,尿液可变为红茶色;服用苯海拉明后,尿液颜色会变得很黄。这些都是正常的,无需担心。
正常人在饮水少或运动出汗多时,尿量少,尿颜色加深,如喝水足够,尿颜色仍深而且呈洗肉水色、血色、酱油色、茶色、乳白色等,则需要到医院做化验明确是什么原因导致。这里列举一些引起不正常尿颜色变化的情况。
酱油色或洗肉水样:多见于蚕豆病、蚕豆严重挤压综合征、重症地中海贫血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和急性尿血等情况,分别需要做血常规、高铁血红蛋白、相关酶学、CT等检查以明确诊断。
茶色:多见于黄疸性肝炎、肝硬化等。应做肝功能、B超等相关检查。
红色:除了典型的血尿外,泌尿系统结石、肿瘤、炎症、结核、外伤、血病、药物反应以及流行性出血热、肾小球肾炎等疾病,也可能出现红色的尿,应根据伴随的症状做相关化验检查以明确诊断。
白色:如牛奶样混浊,可能是乳糜尿,可见于丝虫病或肾小管疾病等,新鲜尿液即呈混浊,放置后也没有沉淀,加乙醚后也不变清,尿常规可能正常,应根据伴随症状做血尿常规、尿常规、丝虫血症检查、泌尿系造影等。如果尿放置后有白色沉淀,加乙醚后变清,尿常规可能有磷酸盐结晶或尿酸盐结晶,做pH值检查可能为碱性,如果经常出现这种情况,应该排除有无尿路感染。
黑色:酚中毒时尿液可呈黑色,同时可能有消化道、血液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症状,可做酚化验以明确诊断。另外,某些药物反应和一些遗传代谢疾病也可出现黑色尿,并伴其他系统的症状和体征,根据临床表现即可明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