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小鸟也有颜色?
自然界中的鸟有十几科约150属,2436种,其中飞翔的鸟类有一半以上。这些鸟的羽毛颜色各有不同,这是因为不同的鸟具有不同的生理机能和外部形态,从而决定了它们的羽毛的颜色、光泽、质地等各有特点。 首先,鸟体皮肤表面的色素细胞通过神经传导,控制着羽毛颜色的变化。在所有的鸟中,只有红腹锦鸡能改变体表色素的含量而使全身的颜色发生变化,其它种类的鸟则只能靠改变羽毛的颜色而达到伪装的目的。
所以,我们看到的各种鲜艳的色彩其实是鸟类身体表面颜色的变异结果。例如,翠鸟有着鲜艳的绿色羽毛,是因为它具有绿色的色素细胞;而棕头鸦雀胸部有棕色的毛,也是因为其皮肤含有棕色色素。 当然,由于动物界中绝大多数动物都具有保护色,我们很难找到一只背部没有保护色的鸟(背部的羽毛通常没有覆羽明亮)或者一只无保护的“裸眼”昆虫。因此我们看到的大部分色彩其实都是被动的,是自然选择的结果。有些鸟的羽毛在阳光照射下会反射出耀眼的光辉,这种炫目的光彩也是它们经过漫长进化而产生的一种“保护色”或“伪装术”。 事实上,大部分鸟类的羽毛在阳光下都能够反射出五彩缤纷的光线。只是我们人类的眼睛对颜色的区分有限,加上我们平时很少注意鸟类的羽毛,误以为它们的羽毛都是黑色、白色或是灰色的呢!! 有意思吧~~
生物界,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,其体色一般都是与生活环境的色彩相接近,其色彩可以保护自己不受侵害,这也是生物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而遗存下来的。如生活在北极圈内的雷鸟,在白雪皑皑的冬天,体细是雪白的:在植被丰盛的夏季,其羽毛是带黑褐色的斑纹,这样它在任何时候都能适应环境。但鸟类色彩的艳丽大多不是保护色,而是根据性选择的原则形成的。所谓性选择就是在求偶和交配过程中,同种动物互相挑选以提高后代质量的过程.例如在雌鸟面前,许多同种雄鸟相聚在一起,一起鸣叫,一起舞姿炫耀,这时候最鲜艳动人的个体最容易得到爱情。
那么为什么雌鸟要挑“花鸟”呢?因为鲜丽的色彩表明它有优秀的基因和良好的体态。在自然环境中,紫外线、病源体(细菌、病毒、寄生虫、线虫等)是造成动物体衰老和夭折的重要因素,鲜艳的羽毛需要有健康的体态(没有病态和线虫)及高水平的营养、色素等才能形成。所以,色彩绚烂的鸟往往是健壮的,有活力的,遗传基因优良的。
而且鸟类羽毛的色彩还与其营养有关。生活在美洲的一种燕尾(叉尾风鸟),雄鸟的尾羽长度与所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的量成正比,故尾羽长.黑色有光泽的雄鸟交配的可能性要比尾羽短淡的雄鸟大十倍。因此性选择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雄鸟羽毛色彩格外艳丽。
雄鸟在色彩上占尽优势,而雌鸟则在繁殖与抚育后代上显示出威力。因为色彩艳丽虽然有利于引诱雌鸟和繁衍后代,但同时也给自身带来了危险,易被敌害发现。自然界普遍存在的雌雄异型现象就是性选择的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