拉稀带血是怎么回事?
我们都知道,拉稀带血这种情况的出现,往往是身体的某些疾病所导致的。然而,对于长期拉稀带血的病人,一定要警惕身体的病变,最好是可以及时的去医院接受检查治疗。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常引起拉稀带血的疾病。
结肠炎
肠道传染病:拉稀带血常见于肠道传染病,如细菌性痢疾系细菌感染引起。其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,以夏、秋季最多见,主要经“口-粪”途径传播。临床主要以发热、腹痛、腹泻、里急后重和脓血便为主要特征。
肠穿孔:拉稀带血当肠穿孔涉及较广或造成肠系膜高度充血时,可有发热。腹痛加重,持续,阵发性加剧,范围扩散、体温升高(一般不超过38.5℃),脉搏加快;此时病人常需采用手术治疗。
肠出血:拉稀带血也常见于肠出血,如肠结核、阿米巴痢疾等在某些情况下均可引起肠出血,临床表现常有腹痛、便血、不同程度的发热、消瘦、乏力、营养不良。一般而论,便血量不多,呈暗红色,严重者也可见柏油样大便。
肠道寄生虫病:常见于阿米巴痢疾、血吸虫病等。后者有长期接触疫水史,常呈慢性起病,病程长。临床表现为脓血便、消瘦、乏力、腹胀、肝脾肿大等。粪便检测可找到病原体。
肠肿瘤:常见于结肠、直肠癌肿或息肉。一般病程较长,呈进行性发展,常见腹泻、黏液血便、腹痛、里急后重、消瘦、低热等症状。晚期则出现恶病质,大便次数更多,便血量增加,呈液体状。肛门指诊及结肠镜检查对确诊意义重大。